【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陕西省兴平市一支考古队在勘探一处古墓时忽然在地下1.5米深的棺椁夹层中发现数件神秘器物,将其一一罗列,众人看清原貌后纷纷震惊不已,有人推测这是一座夫妻墓,也有人推测是战神霍去病的墓穴。

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这处古墓的主人又是谁?

施工偶然挖出大型墓葬群

某天,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古墓,担心继续工作下去会破坏古墓,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相关的部门,很快来了一批考古队来到古墓的发现地,考古队员对古墓进行勘探后发现这里竟然隐藏着三百多座大型墓葬群。

为了辨认墓葬群,考古队员对墓室进行了编号,然后分批进行挖掘,其中一队考古队员对M84号墓室进行了详细勘探,他们发现这处墓室的棺材使用的是一种非常廉价普通的杉木,这种木材非常多,所以价格便宜,通常普通人家会买杉木棺来墓葬。

图1

考古队员几乎立刻就推测这处墓室的主人不是什么达官贵族,而是一名普通人,然而当考古队员从足厢和南边厢中清理出数十件陶器后,动摇了刚才的推测。

这些陶器共有20多件,另外还有大量的陶质郢爯,它们都是楚地的铸币,也被当作冥币,在楚国十分流行,其中郢的意思是楚国的一处都城名称,爯则是楚国当时的重量单位,这类冥币被用于丧葬。

除此之外,还找到了很多土铜镜、陶鼎、陶杯等,还有被称为印子金的印章和陶制半两钱,这些都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才出现的货币,大多流通在楚国时期,体现了西汉早期的特色。

黄金属于贵重的金属物品,很多古人会用陶器来模仿黄金的货币随葬,因此它们的出现佐证了这处墓室是来自西汉初期。

而在它的不远处,距离M84号墓室13米的地方,还有一座M82号墓室,在这处墓室中,考古队员有了更多惊喜的发现。

图2

M82号墓室从外观来看比M84号墓室要更完整,占了很大面积,因为两处墓室的距离相隔不远,所以考古队员起先推断这两个墓室可能是夫妻墓。

然而,M82号墓室显然不止这些惊喜,首先是棺材使用的木材是金丝楠木,考古队员发现它时它的纹路依然非常清晰。

众所周知,金丝楠木不仅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因其长寿耐用而被当作珍贵木材使用,古人除非是贵族人家,普通人家里是用不起金丝楠木的,它不仅造价昂贵,保存的时间也足够长久。

棺盖上面铺了一层斜纹编织竹席,棺盖则是用了五块木板,按照东西方向的排列组成的,勘探到这里,考古队员不由得疑惑,为什么这座墓室的棺材用的是金丝楠木,且棺盖特殊,而旁边的M84号墓室却用了普通的杉木呢?

考古队员接着挖掘M82号墓室,他们几人合力小心地揭开棺盖,发现了天花板是用十块木板铆合后拼接而成的,上面还雕刻了云鸟的纹饰,做工十分精细。

图3

千年墓室出土神秘文物

在进入这座跨越数千年的大型墓葬群后,考古队员陆续发现稀罕的古代器具,随着勘探一步步靠近战乱中的西汉时期,而在打开了M82号墓室后,才发现令人震惊远不止于此,这里竟然有20个人俑。

这些人俑都是用整块金丝楠木雕琢而成,其中有8个站立俑,12个坐俑,它们光从外观造型上来看已经堪比真人,无论是站立的姿态还是坐着的,都是在模仿着侍从们生前的工作状态,它们在精雕细琢的刀工下栩栩如生。

此外,人俑的手足采用的都是榫卯结构做成的拼接,这也侧面展现出古人在榫卯技术上的自信和先进之处。

有专家推测,这些人俑均是陪葬俑,它们代替侍从们陪主人下葬,这在以往,随主人陪葬的都是实打实的人,尤其是商周十分流行人殉葬,后来在秦汉时期流行了用假的人俑代替侍从陪葬的方式。

图3

一般在王宫贵族的墓穴中,会使用人俑来陪葬,而制作人俑的原料不尽相同,有的是用木材,有的用陶土,比如兵马俑就是用它制作而成。

能够舍弃用真人陪葬的方式,改为用陶土或木材制成的人俑陪葬意味着社会在向前进步。不过这也更加佐证了墓穴的主人生前是贵族人家,生活方面十分优越。

此外,考古队员还在棺椁中发现了乐器瑟,瑟的原料也是采用的金丝楠木,因此它的保存比较完整,长度有37.5厘米,高度有3.4厘米,只有瑟弦在经年累月中发生断裂。

在西汉时期,人们常常将瑟和芋搭配在一起,芋代表着歌舞,瑟就是曲,芋瑟之乐的奏乐组合在古代歌舞宴会中十分普遍,而这种乐器也只会出现在一些权贵的家族中。

这时,有关墓主人的线索还不够明确,只能知道他来自王公贵族,家境优越,至于他是从事文职工作还是担任武职并不清楚。

但很快,一名考古队员发出震惊的声音,只见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赫然是一个古代的稀罕武器——缴。

图4

缴是绑在箭矢上面的绳,人们常常在活捉鸟类的活动中使用这个武器,其实说它是武器并不准确,因为它并不被用作战场,而是用作为王公贵族提供娱乐的狩猎活动中。

比如当锁定好天空中的一个目标后,可以在铁质的箭簇箭矢上绑上缴,然后再用它射向飞翔中的目标,比如鸟类,当它缠上鸟类的身体和翅膀后,鸟便被拖拽着坠到地面,古人用此方法来活捉猎物。

这是种娱乐手段,也被叫做弋射,是古代只有贵族阶层才会使用的,算是社交工具的一种。

在《周礼·夏官·司弓矢》的记载中就曾描述过古代盛行的弋射,这种娱乐手段流行在东周和两汉时期,在《论语·述而》中则记载到,弋不射宿。这寓意着一种准则,意思是不能射停歇中的鸟。

此外,在《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还记载到,景公好弋,烛邹主鸟而亡之险些被杀。这种娱乐手段在东周时期后就渐渐衰弱了。

现在在来自汉代的墓中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甚至还能看见细线的缴,令考古队员们都十分惊喜。

图5

而紧接着,随着陆续有和武器、兵器相关的器物被挖掘出来后,他们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因为除了缴,考古队员甚至在椁室中发现了长矛。

一般王公贵族中除非有喜欢收藏兵器的以外,常人是不会选择一件兵器当作陪葬品的,所以当长矛出现时,考古队员和专家就已经能够结合墓穴的年代和相关的文物推测出这人会是个大将军之类的角色。

揭秘真相,大将军霍去病之墓

仿佛是在帮助考古队员缩小怀疑对象的范围,他们在边厢的中部位置又发现了漆弩,这种兵器适合远射,它的组成部分有三个,弩弓、弩机、弩臂,特点是准度很高,有很强的杀伤力。

它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处墓穴的主人来自西汉,并且是个擅长舞刀弄枪的大将军,那么究竟谁会符合这些特征呢?考古队员忽然想到了霍去病。

霍去病年少成名,一路披荆斩棘,为汉武帝刘彻排忧解难,将匈奴一再逼退,是他们闻风丧胆的战神。

图6

他17岁担任侍中,打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彻,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同时骑射方面也不甘示弱,刘彻有意培养他,便教授他孙子兵法。

虽然霍去病拒绝了,但刘彻并未对他失望,反而更喜欢他英勇果断的一面,尤其是霍去病坚定认为不灭匈奴何以家为,更让刘彻欣赏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出兵打仗,在首场战役中,霍去病就和掩护他的800名士兵端掉了匈奴人的指挥中心,断了他们的智囊,又紧接着俘虏和杀了超过2000人,霍去病从此一战成名,刘彻大喜,立即将霍去病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的骁勇善战,不仅收获了刘彻的赞赏,还得到了民间百姓的支持,又过了三年,霍去病再次被刘彻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在这期间,霍去病夺回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正要被刘彻派去彻底剿灭匈奴残党,却在出发前忽然死亡,有人推测是病逝,有人推测是谋害,真正的死亡原因至今都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图7

刘彻感念霍去病,便选择将其厚葬,按照西汉的丧葬习俗,他们将谷纹青色玉璧悬挂在墓主的头部上方位置,随后,又在尸骸上用了7件形状各异的玉器。

这些玉器都是动物的外观,其中长条状的玉蝉代表着让亡者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意思,而其他玉器各有不同,在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中,如果不想让一个人的灵魂离开就需要堵上人体所有空的地方,保护尸骸。

包括人俑、陶器等多达100件珍贵器物都代表着刘彻对爱将的不舍和尊重,虽然霍去病离世突然,但他的光荣事迹在历史的留存下依然被人牢记。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